广东新会陈皮的历史与特点
在中国出产陈皮的地区有不少,为什么唯有新会所产的陈皮如此出众?为历代众多名医的所推崇,更被奉为道地药材。今天,我们来说一说新会陈皮的道地故事。
对于陈皮,《中国药典》是这样描述的:“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采摘成熟果实,剥取果皮,晒干或低温干燥。”
而陈皮又可分为普通陈皮和广陈皮,广陈皮之中又以新会所产为道地食疗药材。陈皮的发展历史悠久,但最开始陈皮的产区并没明确划分,几经变迁后,最终确立在广东新会。
开始,橘最早出现在长江下游的江淮地区。到了汉代,长江中游一带开始有了橘的种植记载。在《神农本草经》中言:“生南山川谷。”这里的“南山川谷”指的应是今秦岭地区,属于长江中游流域。
直到南北朝医药家陶弘景开始注重药材的炮制与分类,并提出注重陈皮药材道地产区的区分。
▲陶弘景
他还在《本草经集注》写到“以东桔为好,西江亦有而不如。其皮小冷,疗气,乃言胜桔。北人亦用之,并以陈者为良。”“东桔”应是今长三角地区的江浙一带,而西江则应是今江西地区。
到了宋代,江浙地区名副其实的成为橘皮的道地产区。辗转到明朝,橘皮的道地产区便南移到广东,直至如今仍以广产者为道地。
▲李时珍
这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有所记载:今天下多以广中(即新会)来者为胜,江西者次之。古代中国药学著作《本草害利》亦有相关记载:广东新会皮为胜,陈久者良,故名陈皮。福建产者名建皮,力薄。浙江衢州出者名衢皮,更次矣。
由于茶枝柑(大红柑)质量特色明显,用其果皮晒制的新会陈皮也因此品质独特。特定的品种基因成为新会陈皮质量道地性的基础。
▲新会柑正是得益于茶枝柑优异的品种,使得新会陈皮中, “挥发油”和“黄酮类物质”含量均高于常见芸香科品种。(如下图)
▲南京药学院《 中草药学》
可见,新会“茶枝柑”陈皮的挥发油含量在采样陈皮中为含量最高的。
▲图自:《陈皮、青皮中 4 种黄酮成分的比较研究 》,南京中医药大学,邱蓉丽等可见,广东陈皮各项含量高于其它地区的含量,部分物质甚至多于其它地区近10倍。
新会陈皮的环境和特点
1、水土独特
独特的“三水融通”水土特色:境内西江与潭江交汇,加之每年南海海潮倒灌,在西江洪水和潭江潮水及南海海水共同作用下,形成独有的“三水融通”的水土特色。
每年的12月至来年3、4月汛期前,西江、潭江径流减少,南海海潮倒灌,形成每年一次的咸潮,含盐量达3-9‰,水土成分中渗透了大量的海水元素,咸淡交融。这决定了新会的土壤兼具多种土壤成分类型,丰富的水分、沉淀机质和海水盐类成就了质量道地性物质的来源。
2、气候独特
新会地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热水充沛,是柑橘生产的相对高温区,在充足的温湿条件下,非常有利于新会陈皮形成片张较大、适当皮厚、油包粒大、油室饱满和芳香浓郁的质量特色。
同时,新会属于微丘陵平原区,北有圭峰山脉,南有古兜山脉和牛牯岭山脉,环抱着银洲湖及其平原地区,独特的“湿盆地”小气候与“海洋性季风”气候结合,形成显著的干湿、冷热季节变化。
▲新会陈皮片张较大、油室饱满在这样的气候下,干果皮在长达三年的陈化过程中,深受具明显节奏的气候影响,陈化质量也因此而具鲜明特点,称之为“干湿交替陈化”和“冷热交替陈化”,这是其他地方所没有的陈化条件,也是陈化日后品质形成的关键。
3、技艺独特
新会陈皮制作的技艺讲究,在漫长的生产实践和探索中,逐步建立起一套独特的“三时”、“三式”、“三色”、“三级”和“三瓣”分级标准(“三时”指三个采收时段,“三式”指三种货式,“三色”指三种颜色,“三级”指三个等级,“三瓣”指三瓣开皮)和从种植、采收、洗选、开皮、反皮、晒制、陈化等科学制作技艺流程。
▲三瓣开皮品种、水土、气候、制作技艺,四者缺一不可。
正是这四个特定因素的独特性和不可取代性,形成了新会陈皮质量的道地性,成为新会陈皮优于其他产区的关键因素和真正原因。
拥有54tea一切,皆有可能。欢迎访问茶叶网54tea.com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