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网

合作QQ876872107
广告合作QQ876872107

石门古茶道茶香飘万里

来源:茶叶网 作者:爱茶人栏目:茶叶文化

拥有54tea一切,皆有可能。欢迎访问茶叶网54tea.com

石门古茶道茶香飘万里6nc茶叶网

6月26日,在李坪村的一块茶园里,几名土家族姑娘一边采茶,一边唱起了山歌。6nc茶叶网

泰和合茶号里,文物述说着曾经的辉煌。6nc茶叶网

在石门县,有一条形成于明清时期、连接湖南与湖北、长达400多公里的古茶道。这条古茶道从3个方向与长江相连,然后通向万里茶道三大港口之一的汉口,留下许多传奇故事。清末广东商人卢次伦曾在这里开办誉满湘鄂的泰和合茶号,开创宜红茶时代。贺龙元帅还曾在古茶道边,刻下“一弓三箭”的励志图。6nc茶叶网

7月下旬,记者来到茶乡石门,沿着古茶道,走古街巷、踏青石板、进老茶厂、看古碑刻、访消失的老渡口,探访这里过去的繁华,感受今天发生的巨变。6nc茶叶网

1.茶韵悠悠古道长

7月23日上午,石门县所街乡水南渡社区响起驼铃声,一支10多人的“骡马茶队”出现在这里的乡间古茶道上。他们身着黑色土家服饰,唱着劳动号子。骡马背上驮着两个枫木茶箱,马蹄踏在石板上发出“哒哒哒”的蹄声。6nc茶叶网

原来,这是石门县委宣传部在组织拍摄《万里茶道出石门》宣传片,为8月上旬承办万里茶道(石门)工作会议,迎接30多名专家学者现场考察石门古茶道,修订《中俄万里茶道全图》而做准备。6nc茶叶网

这一再现古茶道的场景,吸引不少人围观,唤起了乡村深处久远的记忆。当地居民蒋训林触景生情,指着“骡马茶队”说:“我这间青砖房就是当时的骡马店。现在这门前1000多级青石铺设的古茶道,还连着乡亲们的茶园呢。”6nc茶叶网

蒋训林今年63岁,他绘声绘色地讲起了古茶道兴盛时的情景:“这里原来非常繁华,江西人都跑来做生意。泰和合茶号的茶叶都要经过这里运往津市。运茶的骡马队,一来就有五六十匹马。来水南渡停靠的船,一来就有二三十艘。直到1963年,公路修通了,这里才平静下来。”6nc茶叶网

“泰和合茶号是120多年前广东商人卢次伦在宜沙(今石门县壶瓶山镇)建立的,鼎盛时期有数十个分庄、6000多名员工、300多艘帆船、1000多匹骡马,年产宜红茶15万公斤,还出口英、俄等国家。”担任宣传片总导演的石门县博物馆原馆长龙西斌在一旁讲起了石门茶的历史。6nc茶叶网

石门西北部山体高大,海拔在1000米以上,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是种植茶叶的“宝地”。石门自古出好茶,西晋便有“武陵七县通出茶,最好”的记载,石门属武陵七县之一。石门的牛牴茶是唐、宋、元、明、清五代的贡茶。明清时期,石门主要制作白茶。6nc茶叶网

“1887年春天,广东商人林紫晨、卢次伦来到石门宜沙镇,准备前往湖北鹤峰开铜矿,无意中品尝到石门的新茶白毛尖,喝后拍案叫绝。第二年,卢次伦在宜沙开办茶业,专做红茶,结合地名,取名宜红。宜红茶外形细紧、色泽乌润、汤色红亮、味道醇厚,广受欢迎。”龙西斌一边组织拍摄,一边当起了解说员。6nc茶叶网

在长期运输茶叶的过程中,石门在明清时期逐渐形成了骡马古道。卢次伦到石门后,为方便宜红茶运输,又组织人开山凿石,拓宽拉长骡马古道,捐修了400多公里长的青石茶道、数十座桥梁,并疏通渫水河道,形成了以宜沙为中心,去往湖北鹤峰、五峰、宜都等地的多条分支线路。6nc茶叶网

“除了古茶道,卢次伦还开拓了水上茶道,沿渫水上游入澧水,过津市,下洞庭,进长江,到汉口。这种水陆并进的古茶道,在全国来说也是罕见的。”龙西斌自豪地说。6nc茶叶网

2.古茶道上遗迹多

通过古茶道,将茶叶、药材、桐油等山货运出,也运入食盐、布匹等生活用品,还带来了思想文化的传入与输出。现在石门遗留的宜红古茶道沿线,仍保存着大量的青石板路、石刻、古茶园、遗址等,成为重要的文化旅游观光线路。6nc茶叶网

石门县政协副主席杨书凡曾任县茶叶办主任,讲起“茶经”,他兴致勃勃:“石门夹山的茶禅文化向外输出,宋代禅师圆悟克勤主持夹山灵泉禅院期间,潜心著得《碧岩录》。他书写的茶禅一味真迹就流传到了日本。日本流行的茶道源于夹山,至今日本的茶室还常见描绘夹山佳境的对联猿抱子归青嶂后,鸟衔花落碧岩前。外面的宗教、艺术等也随之传入,石门县太平镇石水田村至今还保留着一座天主教堂。这座天主教堂,曾成为泰和合茶号的一个茶叶存储仓库。”6nc茶叶网

位于壶瓶山镇的泰和合茶号,是石门古道重要文化遗址。记者沿古茶道一路走来,到达泰和合茶号时已是傍晚时分。泰和合茶号群楼飞檐翘角、灰墙黛瓦。推开雕图镌花的青石大门,茶香扑面而来。6nc茶叶网

经过维修的泰和合茶号面阔三间、前后两进,麻石门窗、木楼雕梁,里面陈列着不少茶箱、茶袋、茶壶、茶鞍等物件。一层正厅接待客人及办公,楼上有小阁16间。上楼的木楼梯上,还残留着马蹄印。“当年驮运茶叶,马匹直接牵上二楼装卸。”龙西斌指着楼梯上的马蹄印说,泰和合茶号屡遭损毁,现在仅剩主楼和东侧部分茶叶房、骡马房。透过现存的泰和合茶号,也可看出当时这个建筑群宏大雄伟。6nc茶叶网

“利用宜红的兴盛,卢次伦大兴义举,兴办义田、义业、义渡、义学,设立赈济处,为百姓义诊施药、赈灾救灾,宜沙古镇很快发展成为小汉口小香港。”龙西斌说。6nc茶叶网

石门古茶道,在战争时期成为红色革命通道。这条道路上,留下了贺龙、王尔琢、陈振亚等革命先辈的足迹。常德知名文化人张天夫说:“这也是一条红色古茶道。”6nc茶叶网

1928年,贺龙在石门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成为湘鄂西根据地的一部分。1930年2月,党中央指示湘鄂边的红四军东下,与洪湖地区的红六军会师。贺龙出师前请来石匠,在石门县苏维埃政府办公地贺家台(今石门县南北镇贺家台村)后山不远处的岩壁上,雕刻了“一弓三箭”图,意为中国工农红军一定要射倒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红军将士在图前集体立誓:不获全胜,决不回还。6nc茶叶网

在贺家台村古茶道边的巨石上,“一弓三箭”石刻仍清晰可见。“这是贺龙元帅亲自指挥工匠刻下的。”龙西斌扒开覆在石刻上的草丛说。6nc茶叶网

在皂市至磺厂进入慈利县境的古茶道上,有一座已破旧的桥梁架在奔涌的渫水上方。一名中年男子躺在桥上的摇椅上,摇着蒲扇乘凉。龙西斌带记者走上桥,边走边说:“这座桥叫白云屋桥,是古茶道上一座重要桥梁。当年贺龙元帅率领红军在这一带打游击,多次从这座桥上走过。1935年7月发洪水,白云屋桥被冲毁,贺龙元帅叫人重修,所以当地百姓称之为红军桥。”6nc茶叶网

3.千呼万唤出深闺

为了让石门古茶道和茶文化走出深闺,石门一些有志于茶文化研究和传播的专家学者付出了不懈努力,龙西斌就是其中之一。6nc茶叶网

2002年,龙西斌对茶产业工作人员讲,《碧岩录》出自石门夹山。见大家将信将疑,他带着两批人员,先后到省图书馆和北京图书馆查阅古籍。6nc茶叶网

2013年3月,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俄罗斯,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中特别提到,“万里茶道”是连通中俄两国的“世纪动脉”。近些年,中俄蒙3国还联合开展万里茶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石门县也加大了对当地400多公里古茶道的保护力度,并于2016年启动古茶道文物普查工作。6nc茶叶网

龙西斌的干劲更足了,他垫资10万元,请专人走村入户收集马鞍等文物。2017年5月,为迎接国家文物局调研宜红古茶道、展示石门茶历史文化,身患糖尿病的龙西斌带药物,搬个沙发,在县文庙茶博馆里干了7天7夜。2017年9月,为迎接第二届宜红古茶道学术研讨会,他用了3天3夜,把正在维修、垃圾成堆的泰和合茶号原址,变成了茶文化历史厚重的红茶博物馆。知情人向他竖起大拇指:“你会变魔术呀!”6nc茶叶网

受龙西斌感染,石门壶瓶山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邹应琼将自己珍藏的近千口茶箱、千条茶袋、千件茶具无偿捐赠给石门县博物馆。县文化馆84岁的退休干部贾国辉在病床上编写茶歌。6nc茶叶网

为充分挖掘石门茶文化,龙西斌带领博物馆工作人员,查到古建筑、古茶园、古渡口等古茶道遗迹共45处,收集茶箱、茶袋、茶具、马鞍等可移动文物6000余件。龙西斌兴奋地说:“这些遗迹和文物,证实石门是古茶道的一个重要枢纽。”6nc茶叶网

去年,经国家、省以及俄罗斯申遗专家现场考察评估,石门被纳入万里茶道湖南段申遗推荐点和中国段申遗一般推荐点预备名录,为万里茶道(石门段)申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今年7月,石门县委副书记、县长郭碧勋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参加万里茶道高峰论坛,石门古茶道再获推介。6nc茶叶网

4.致富路上茶业兴

石门茶叶,从古代走向现代,滋养着茶乡儿女,成为众多农户脱贫致富的“金叶”。6nc茶叶网

“土家幺妹长得乖,甜甜的酒窝逗人爱,一壶罐罐茶芳香醉人怀,一曲山歌调飘到云天外”在石门县壶瓶山镇李坪村茶山上,几个土家妇女身着红色服饰,一边采摘茶叶,一边唱起了土家山歌《幺妹住在十三寨》。悠扬动听的茶歌,伴着茶香飘向远方。6nc茶叶网

50岁的唐纯桃把采好的茶放进腰间竹篓,黝黑的脸上写尽了生活的沧桑。“我是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那时两个儿子读书,丈夫疾病缠身,不能干重活,一家人靠种地勉强维持生活。”唐纯桃告诉记者,2014年,常德市委派来的扶贫工作队驻村,帮助村民大力发展茶产业。唐纯桃家种了15亩茶叶,去年有10亩进入采摘期,收入达3.2万元。今年春季采摘芽头茶,唐纯桃就卖了2万多元。唐纯桃所在的李坪村也从省级贫困村发展为茶叶专业村,近3年发展有机茶3000亩,有203户589名村民靠种茶走上致富路。6nc茶叶网

“石门产茶区农民,80%的收入来自茶叶,茶叶产业已带动2万多贫困户脱贫致富。”石门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覃业盛介绍,这些年来,石门县大力推动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生态有机石门茶品牌,稳定石门银峰绿茶生产,加快恢复传统宜红茶生产。目前,全县有茶园18万亩,年产干茶2.2万吨,年出口茶叶8000多吨,茶叶年综合产值达18亿元。6nc茶叶网

“我们正在挖掘古茶道等资源,推进茶旅融合,延伸茶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覃业盛说,从2003年起,石门已连续举办16届“请喝一碗石门茶”活动,推动发展旅游业。随着夹山茶禅游、白云山茶文化游、东山峰茶山花海生态游等逐渐兴起,石门全域旅游呈现广阔前景,为茶农脱贫致富开辟了新路。6nc茶叶网

拥有54tea一切,皆有可能。欢迎访问茶叶网54tea.com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

猜你喜欢:

栏目文章

  • 现代茶业的发展有哪几个阶段?

    现代茶业的发展有哪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1846年到1886年是中国茶叶生产的兴盛时期,这时期茶园面积不断扩大,茶叶产量迅速递增,有力地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第二阶段:1886年到1947年是中国茶叶生产的衰落时期。除政治和经济方面的逆境影响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在国际茶业市场竞争中失败。第三阶段…

    2024-04-15
  • 为什么要用茶招待客人

    为什么要用茶招待客人

    用茶招待客人,一则彰显文化魅力,二则体现尊敬之意,三则健康之意。文化魅力:茶具有悠久历史,以茶待客是文化价值的分享。尊敬之意:沏茶、敬茶,表达热情好客,尊重之意。健康之意:茶叶没有任何添加,是健康、解渴之佳品。

    2024-04-15
  • 北京的大碗茶文化,是一段佳话。

    北京的大碗茶文化,是一段佳话。

    喝大碗茶的风俗,在汉族居住区随处可见,尤其是北方地区的大道旁、车船码头、半路凉亭、车间工地、田间地头等,都很常见,其中北京大碗茶闻名遐迩。大碗茶颇具“野味”的饮茶方式不需楼、堂、馆、所,一张桌子,几把木凳,若干只粗瓷大碗便可,大壶冲泡,大桶装茶,大碗畅饮,随便喝…

    2024-04-15
  • ”茶“字的起源和由来?

    ”茶“字的起源和由来?

    唐代陆羽在《茶经》中提到:“其名,一曰茶,二曰槚(jiǎ),三曰蔎(shè),四曰茗,五曰荈(chuǎn)。”足见茶以前的名字有很多。可以确定的是“茶”字来源于古代的“荼”(tú)字。据查,荼字最早出现在《诗经》和《尔雅》等书中,意思是指带苦味的植物叶子。我国现存最早的中药学专著…

    2024-04-15
  • 茶叶在唐朝被叫做什么?茶叶的历史

    茶叶在唐朝被叫做什么?茶叶的历史

    “荼”字是“茶”字的古体字之一。《诗·豳风·七月》中有记载:“采荼、薪樗,食我农夫。”在《诗·邶风·谷风》中也记有:“谁谓荼苦?其甘如荠。”但对《诗经》中的荼,有人认为指的是茶,也有人认为指的是苦菜,至今也没有达到统一。我国最早的一部字书《尔雅》中有记载表明…

    2024-04-15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