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网

合作QQ876872107
广告合作QQ876872107

儒家的茶文化学术

来源:茶叶网 作者:饮茶人栏目:茶叶文化

拥有54tea一切,皆有可能。欢迎访问茶叶网54tea.com

儒家的茶文化学术GkS茶叶网

“中庸和谐”与中国茶文化中的“和之美并列在世界民族之林,在几千年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中华民族是一个十分强调和谐统的民族,而最早奠定这特性的就是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处在春秋时期的孔子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体会到和”的作用。所谓“和”就是恰到好处中庸之道,可用于自然社会、人生各个方面。物物和事事和,才能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和是理性的节制,和是两端之间的平衡,和是对自然的保护和是一种气度、一种胸襟。GkS茶叶网

讲究个人的和谐、个人与社会的和谐,这一儒家思想经过秦汉和来明时代不断强化,已经深入了国民的骨髓而成为重要的国民性格。中国茶文化就是在中庸和谐的环境中,由具有中庸和讲特性的中国国民培育、浇灌而成的,因而和谐已成为中国茶文化的内在特质。被誉为茶圣的陆羽所创立的中国茶道,无论形式还是器物都体现了和谐统一。如煮茶用具风炉的设计,就采用了《周易》中的象数原理,风炉用钢铁铸之如鼎形,风炉的一足上铸有“坎上巽下离于中”的铭文【坎代表水,巽代表风,离代表火】。GkS茶叶网

茶本身也是一种中正平和之物:通过煮茶品茶能平和人的心情,品茶的审美境界能消除人的烦恼。唐朝斐汶对茶性的体验为“其性精清,其味淡清,其用涤烦,其功致和,即饮茶能平和人的心情,并能产生冲淡、简洁高尚、雅清的韵致。宋微宗《大观茶论》则说,茶因察有山川之灵气,因而能“祛襟涤滯,导清致和”。儒家认为:要达到中庸、和谐、礼的作用不可忽视。孔子就说过:“礼之用,和为贵。”礼是中国古代调整人际关系的根本原则,是一种理想的人生状态。礼包括两个方面:是对自身的要求;二是如何对待别人。如果每个人都能按照礼的精神自律与待人,整个社会就会处于非常和谐融洽的状态。这就是中国人之所以重视礼的原因。那礼的基本精神有哪些呢:《礼记》:“夫礼者,自卑而尊人。”由此可见,礼就是要人以谦让的精神处理自己与别人的关系,把自己放低一些,对别人尊重一些。这样,“虽负贩者必尊也,而况富贵乎?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贫贱而知好礼,则老不慑。”礼是对人的尊重而不是对等级或贫富的尊重。所以,负贩之人,要尊重他;富贵之人,同样要尊重他。高贵时要好礼,贫贱时也要好礼。好礼一方面是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同时也能调节自己的心情,做到不卑不亢坦荡磊落、大大方方。GkS茶叶网

由于儒家的重视和倡导,中国人特别看重礼,言行举止都力图讲礼、合礼。人们总是自觉地以礼来要求或规范自己的行为,并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或无意地体现其礼仪教化,力图通过礼达到种和谐的境界,因此中国被世界公认为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GkS茶叶网

礼所追求的是和谐,而茶的属性所能产生的效果就是和谐,因而讲究茶礼便成了中国茶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据有关专家考证:过去敬茶有一定的规矩,讲究所谓的“三道茶”,即一道不饮,只以之迎客敬客;二道则用来畅饮、深谈;三道茶上来即表示送客之意。这其中很有讲究:客初至,谈未深,茶尚淡,故仅以其示敬意而并非真饮;谈既洽,情益笃,茶亦浓,故细斟慢品,畅饮以尽其谊。谈既已尽兴,茶亦渐薄,罢饮送客,也自在情理之中。而以茶交友也是一种追求和谐的方式。几位知交好友相遇品茗而谈茶艺、茶品,真是种难得的和谐状态,故被人称为淡如水的“君子之交”,用以与俗不可耐的“小人之交”相区别。而一般平民百姓也用茶来相互请托互致问候,以表示和睦相处之情,因而以茶待客是传统的茶俗茶礼。若客至未设茶,则有轻怠之意。GkS茶叶网

此外,茶还被普遍用于婚礼、丧葬和祭祀礼仪中。可见,在我国古代,无论对人、对神或是对鬼都要“尊礼”而行。GkS茶叶网

以上分析说明:在中国人的民俗生活中,处处有茶、处处用茶,有礼仪的地方就有茶,茶已成为礼仪的一个组成因素。究其原因在于:生活中礼仪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和谐人际关系,而这一点正与茶的特性相吻合。GkS茶叶网

儒家的人格思想奠定于孔子的“仁”,“仁”的一大特性就是突出对个体人格完善的追求。儒家的这种人格思想也是中国茶文化的基础。林语堂先生说过:“茶象征着尘世的纯洁。”茶是一种文明的饮料,被人们认为是“饮中君子”。而茶的“君子性”有各种表现:首先,茶的本性决定了茶的“君子性”。如前所述,茶性温,喝茶使人清醒,喝茶可以祛病健身,茶对人可谓有百利而无一弊,故茶自古就有君子之誉。其次,茶的诸种属性无一不体现它的“君子性”。茶的属性之一是其形貌风范为人景仰。属性之二是茶被作为人间纯洁的象征。茶从采摘烘焙到烹煮取饮,均须十分洁净。正因为如此,人们历来总是将茶品与人品相关联,说茶德似人德。长期以来,大多数正直文人极力推崇不向恶势力屈服,为正义事业献身的高风亮节,热情赞颂清正廉洁等优良品德,这种对君子之风的崇尚心理与饮茶的天然物性一且偶遇,赏爱之情便浸润滋生。GkS茶叶网

文人雅士在细细品啜、徐徐体察之余,在美妙的色、香、味的品赏之中,移情于物、托物寄情,从而让感情受到了陶冶,灵魂得到了净化,人格在潜移默化中自然得以升华。GkS茶叶网

儒家的人生观是积极、乐观的。在这种人生观的影响下,中国人总是充满信心地展望未来,也更加积极地重视现实人生,而且往往能从日常生活中找到乐趣。古人常说:人生一世,得一知己足矣。这个“足”字一方面说明真正的朋友是何等珍贵;另一方面也说明要选择一个真正的朋友又何等艰难。也正因为如此,2000多年前的孔子就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益的朋友能激起人“见贤思齐”的渴望,能与你做刻骨铭心的心灵对话,与你共享两人世界的欢乐,得此一友自然是人生的一大快乐。这其中的快乐不是与物质环境挂钩的乐,而是与精神因素相关的乐。儒家这种积极、乐观的人生观被孟子发展为与民同乐。与民同乐,说到底就是一种爱心的博施,是排忧解难抢在前、享受快乐留在后的真实反映。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言,可作为孟子与民同乐思想最好的注解。GkS茶叶网

在我国的茶文化中也蕴含着积极、济世的乐观主义精神。我国古代,嗜茶者比比皆是:苏东坡因自己嗜茶,故想不通当年晋人刘伶何以长期沉酒于酒中,唐代一位天性嗜茶的兵部员外郎则以亲自煎茶为乐,煮茶不限瓯数,整日手持茶器而无倦意。文人雅士在修身治国平天下时,不仅以茶励志、以茶修性,从而获得怡情悦志的愉快,而且在失意或经历坎坷时也将茶作为安慰人生、平衡心灵的重要手段。他们往往能从品茶的境界中寻得心灵的安慰和人生的满足。唐代韦应物评茶是“为饮涤尘烦”,即饮茶可以消除人间的烦恼。一位爱茶的周先生说得好:“有的人心里很烦,你要他去面壁,去思考,那更烦,更可怕。如果你专心把茶泡好,你自然进去了,就静了我们在享受一壶茶,我们在享受代表天地宇宙的茶,同时我们又与我们的好朋友在一起享受,多么快乐啊!”著名的茶学家庄晚芳先生在其所撰的文章中也多次提到茶文化中所体现的积极、乐观的人生观:“像饮杯茶,精神饱满,如神仙一样快乐客来敬一杯清茶啜茗清淡,无限欢乐.如系同行,边品茶边论茶经,更为有趣.在玻璃杯中的一杯龙井茶、千岛玉叶或顾渚紫笋,朵朵芽叶浮在水中而不散,增进欢感乐趣。”GkS茶叶网

古人品饮还讲究环境的幽雅,主张饮茶可以伴明月、花香、琴韵、自然山水,以求得怡然雅兴。而民间的茶坊、茶楼、茶馆中更洋溢着一种欢乐、祥和的气氛。所有这些都使得中国茶文化呈现出欢快、积极、乐观的主格调,使中国茶文化与隐逸遁世的消极精神区别开来。GkS茶叶网

拥有54tea一切,皆有可能。欢迎访问茶叶网54tea.com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

猜你喜欢:

栏目文章

  • 现代茶业的发展有哪几个阶段?

    现代茶业的发展有哪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1846年到1886年是中国茶叶生产的兴盛时期,这时期茶园面积不断扩大,茶叶产量迅速递增,有力地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第二阶段:1886年到1947年是中国茶叶生产的衰落时期。除政治和经济方面的逆境影响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在国际茶业市场竞争中失败。第三阶段…

    2024-04-15
  • 为什么要用茶招待客人

    为什么要用茶招待客人

    用茶招待客人,一则彰显文化魅力,二则体现尊敬之意,三则健康之意。文化魅力:茶具有悠久历史,以茶待客是文化价值的分享。尊敬之意:沏茶、敬茶,表达热情好客,尊重之意。健康之意:茶叶没有任何添加,是健康、解渴之佳品。

    2024-04-15
  • 北京的大碗茶文化,是一段佳话。

    北京的大碗茶文化,是一段佳话。

    喝大碗茶的风俗,在汉族居住区随处可见,尤其是北方地区的大道旁、车船码头、半路凉亭、车间工地、田间地头等,都很常见,其中北京大碗茶闻名遐迩。大碗茶颇具“野味”的饮茶方式不需楼、堂、馆、所,一张桌子,几把木凳,若干只粗瓷大碗便可,大壶冲泡,大桶装茶,大碗畅饮,随便喝…

    2024-04-15
  • ”茶“字的起源和由来?

    ”茶“字的起源和由来?

    唐代陆羽在《茶经》中提到:“其名,一曰茶,二曰槚(jiǎ),三曰蔎(shè),四曰茗,五曰荈(chuǎn)。”足见茶以前的名字有很多。可以确定的是“茶”字来源于古代的“荼”(tú)字。据查,荼字最早出现在《诗经》和《尔雅》等书中,意思是指带苦味的植物叶子。我国现存最早的中药学专著…

    2024-04-15
  • 茶叶在唐朝被叫做什么?茶叶的历史

    茶叶在唐朝被叫做什么?茶叶的历史

    “荼”字是“茶”字的古体字之一。《诗·豳风·七月》中有记载:“采荼、薪樗,食我农夫。”在《诗·邶风·谷风》中也记有:“谁谓荼苦?其甘如荠。”但对《诗经》中的荼,有人认为指的是茶,也有人认为指的是苦菜,至今也没有达到统一。我国最早的一部字书《尔雅》中有记载表明…

    2024-04-15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