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网

合作QQ876872107
广告合作QQ876872107

唐诗里的茶主题体现唐代茶文化的一大特征

来源:茶叶网 作者:喝茶人栏目:茶叶文化

拥有54tea一切,皆有可能。欢迎访问茶叶网54tea.com

唐诗里的茶主题体现唐代茶文化的一大特征gqY茶叶网

唐诗里的那些茶:菰稗为饭茗饮作浆gqY茶叶网

唐代的茶尚局限在隐遁或闲适的领域。况且在其他的主题上(美人、塞外等)茶都没出现。即使作为官僚饮茶,也只是在自家的书斋里或在送别的宴席上,在静寂的场面下进行。应该说这是唐代茶文化的一大特征。gqY茶叶网

(1)《洛阳伽蓝记》卷二有陈庆之诬蔑吴人之词“菰稗为饭,茗饮作浆”;卷三在魏王侯间有以“酪奴”、“水厄”等隐语轻视茶的话。“自是朝贵宴会,虽设茗饮,皆耻不复食,惟江表残民远来降者好之。”gqY茶叶网

(2)《宋高僧传》卷八《唐兖州东岳降魔藏师传》云:“释藏师,姓王氏,赵邵人也。父为亳州掾。稚齿寻师居然慕法,而性好独处。谯多厉鬼,持魅于人,藏七岁支影闲房,孤形迥野,尝无少畏。至年长弥见挺拔,故号降魔藏欤!……九州灵迹罕不登。后往遇北州鼎盛,便誓依栖……寻入泰山,数年学者臻萃,供亿克周,为金舆谷郎公行化之亚也。”或许他是在游历各地过程中掌握的烹茶技术,或在泰山以指导者身分许可、提倡饮茶而产生了特殊影响吧。gqY茶叶网

(3)《茶经》的煎茶法当时一定是最精练的方法,并且具有类似“茶道”的形式(可以看在《封氏闻见记》中陆羽和伯熊在高官前煎茶的一段话)。陆羽煎茶的水平当然不一定完善,我想将茶碾成粉,用锅煮供饮用的形式称为煎茶,与此相对,则是将茶末投入沸水中的饮用方法,称为点茶,在唐代不常使用。下一章例举的唐诗中的茶大概就是近于陆羽的煎茶法。不过《封氏闻见记》记载在首都茶店卖的煎茶具体情形怎样严格说不大清楚。gqY茶叶网

(4)《陆文学自传》(《全唐文》卷四三三)云:“始三岁,茕露,育乎大师积公之禅院,九岁属学文,积公示以佛书出世之业。”被认为是在做寺院杂务时掌握的茶艺。在《自传》中,陆羽以文人自任,对茶并不特别看重。gqY茶叶网

(5)《清异录》为宋代书,所记为唐末五代之事。“生成盏”为“馔茶而幻出物象于汤面,茶匠通神之艺也。沙门福全生于金乡,长于茶海,能注汤幻茶。”这就是点茶,可知唐末的点茶也从佛门开始兴盛的。同书的“茶百戏”、“漏影春”饮茶法基本是点茶,流行于唐末。不过这和佛教没什么关系。gqY茶叶网

(6)《清异录》“吴僧文了善烹茶,游荆南,高保勉伯子季兴延置紫云庵,日试其艺,保勉父子呼为汤神。”gqY茶叶网

(7)唐百丈怀海作的《清规》已不传,北宋长芦宗赜制定的《禅苑清规》为最早的清规。(现存南宋卢翔刻的《重刻补注禅院清规》),包括元代作的《敕修百丈清规,》要从中了知唐代的内容不易。在这些清规中,将茶称为“煎点”为特征,不知是否正确。不过为了供给僧堂中众多的人饮茶,将水煮沸而注入茶中,或许称为“煎点”吧。gqY茶叶网

(8)在《入唐求法巡礼记》中列举了细茶、蒙顶茶、团茶等茶名。关于饮茶方法仅有“啜茶”。gqY茶叶网

(9)《尔雅》释木“槚,苦荼。”郭璞注“可煮作羹饮”。《述异记》关于茶有“煎服,令人不眠,能诵无忘。”记载其有药效的文献很多。gqY茶叶网

(10)《太平御览》卷八六七引《晋中兴书》:吴兴太守陆纳招待谢安时“纳所设唯茶果而已”。gqY茶叶网

(11)《茶经》七之事引傅咸《司隶教》说“闻南方有蜀妪作茶粥卖”;《食疗本草》“煮取汁,用煮粥良。”gqY茶叶网

(12)《闻崔十二侍御灌口夜宿报恩寺》:“然灯松林静,煮茗柴门香”;《群斋平望江山》:“庭树纯裁橘,园畦半种茶”。gqY茶叶网

(13)《送陆士伦宰义兴》:“浅流通野寺,绿茗盖有春山”;《奉和杜相同长兴新宅即事呈元相公》“当山不掩户,映日自倾茶”;《秋晓招隐寺东峰茶宴送内弟阎伯均归江州》:“幸有香茶留稚子,不堪秋草送王孙。”gqY茶叶网

(14)《寄赞上人》:“柴荆具茶茗,迳路通林丘。”《巳上人茅斋》:“枕簟入林僻,茶瓜留客迟。”又《重过何氏五首》:“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迥櫂》:“强饭专添滑,端居茗续煎。”gqY茶叶网

(15)《陆文学自传》“洎至德初,秦人过江,余亦过江,与吴兴释皎然为缁素忘年之交”。皎然比陆羽年长许多。可以看皎然的传《宋高僧传》卷二九。gqY茶叶网

(16)《封氏闻见记》:陆羽在御史大夫李季乡之前表演煎茶,仅给予三十文钱,因感到悔辱而著《毁茶论》。gqY茶叶网

(17)《六羡歌》“不羡黄金叠,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登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唐国史补》记载这是陆羽悲悼智积禅师之死而作的望乡歌。gqY茶叶网

(18)《茶经》五之煮将“汤之华”的厚薄度分为沫、饽、花。从此在唐代煎茶中,华成为最显著的外在特征。gqY茶叶网

(19)《茶经》七之事:“陶弘景杂录,苦茶轻身换骨,昔丹丘子黄山君服之。”gqY茶叶网

(20)在《全唐诗》中“拍”作“怕”。在《茶经》三之造中有“拍之”,乃是将茶叶捣烂装入模子中成为块状体,故正之为“拍”。gqY茶叶网

(21)在欧阳修的《归田录》说:小团茶二十个一斤,一个值黄金二两。gqY茶叶网

(22)卢仝在《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天子曾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在唐代,高官给下属赐茶已成风气。不过在诗的领域这种情况尚未出现。gqY茶叶网

(23)《酬柏侍御闻与韦处士同游灵台寺见寄》:“各自具所需,竹笼盛茶瓯”,当属《茶经》所说的“都篮”之类。在《饭僧》中有“愿师常伴食,消气有姜茶”。在《茶经》六之饮中,有将葱姜放入茶中合煮的记载,诗中例子不多。反过来说,一般应是什么也不加的。《原上新居十三首》有“锁茶藤箧密,曝药竹床新”;《寄汴州令狐相公》有“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gqY茶叶网

拥有54tea一切,皆有可能。欢迎访问茶叶网54tea.com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

猜你喜欢:

栏目文章

  • 现代茶业的发展有哪几个阶段?

    现代茶业的发展有哪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1846年到1886年是中国茶叶生产的兴盛时期,这时期茶园面积不断扩大,茶叶产量迅速递增,有力地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第二阶段:1886年到1947年是中国茶叶生产的衰落时期。除政治和经济方面的逆境影响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在国际茶业市场竞争中失败。第三阶段…

    2024-04-15
  • 为什么要用茶招待客人

    为什么要用茶招待客人

    用茶招待客人,一则彰显文化魅力,二则体现尊敬之意,三则健康之意。文化魅力:茶具有悠久历史,以茶待客是文化价值的分享。尊敬之意:沏茶、敬茶,表达热情好客,尊重之意。健康之意:茶叶没有任何添加,是健康、解渴之佳品。

    2024-04-15
  • 北京的大碗茶文化,是一段佳话。

    北京的大碗茶文化,是一段佳话。

    喝大碗茶的风俗,在汉族居住区随处可见,尤其是北方地区的大道旁、车船码头、半路凉亭、车间工地、田间地头等,都很常见,其中北京大碗茶闻名遐迩。大碗茶颇具“野味”的饮茶方式不需楼、堂、馆、所,一张桌子,几把木凳,若干只粗瓷大碗便可,大壶冲泡,大桶装茶,大碗畅饮,随便喝…

    2024-04-15
  • ”茶“字的起源和由来?

    ”茶“字的起源和由来?

    唐代陆羽在《茶经》中提到:“其名,一曰茶,二曰槚(jiǎ),三曰蔎(shè),四曰茗,五曰荈(chuǎn)。”足见茶以前的名字有很多。可以确定的是“茶”字来源于古代的“荼”(tú)字。据查,荼字最早出现在《诗经》和《尔雅》等书中,意思是指带苦味的植物叶子。我国现存最早的中药学专著…

    2024-04-15
  • 茶叶在唐朝被叫做什么?茶叶的历史

    茶叶在唐朝被叫做什么?茶叶的历史

    “荼”字是“茶”字的古体字之一。《诗·豳风·七月》中有记载:“采荼、薪樗,食我农夫。”在《诗·邶风·谷风》中也记有:“谁谓荼苦?其甘如荠。”但对《诗经》中的荼,有人认为指的是茶,也有人认为指的是苦菜,至今也没有达到统一。我国最早的一部字书《尔雅》中有记载表明…

    2024-04-15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