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西岭道士茶歌》茶歌作品详解
温庭筠(约812—866),原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文思敏捷,精音律,工诗词,但仕途不得意,官止国子助教。【西岭道士茶歌】筠乳窦溅通石脉,绿尘愁草春江色。 涧花入井水味香,山月当人松影直。
温庭筠(约812—866),原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文思敏捷,精音律,工诗词,但仕途不得意,官止国子助教。【西岭道士茶歌】筠乳窦溅通石脉,绿尘愁草春江色。 涧花入井水味香,山月当人松影直。
杭州人吃茶是惯了的,不过那回在湘西才真正是“吃”了一回茶。一行人在导游的带领下游览世外仙境桃花源。时近中午,玩了半天均感有些肚饥力乏。这时导游仿佛看出了我们的心思,说要带我们去吃擂茶。
《游径山》 作者 苏轼朝代 宋代众峰来自天目山,势若骏马奔平川。中途勒破千里足,金鞭玉登相回旋。人言山住水亦住,下有万古蛟龙渊。道人天眼识王气,结茅宴坐荒山巅。精诚贯山石为裂,天女下试颜如莲。
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今属江西抚州)人。景德中赐同进士出身。庆历中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名臣皆出其门下。【煮茶】稽山新茗绿如烟,静挈都篮煮惠泉。
龙舞茶产于江西省吉安县的东固山。东固山连绵起伏,茶园遍布,一口七米多深、清澈见底清冽甘甜的泉水井坐落其中。此井水无论晴雨始终保持在离井口一米深的地方…
攸乐茶区位置: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古六大茶山茶区,唯一不在勐腊县的正山。 古名攸乐,今称基诺山,攸乐即基诺的音译。东西长75千米,南北宽50千米,其面积是古六大茶山中比较广的…
茶马古道弥渡白崖市忆旧 作者:王亚林 白崖(今弥渡红岩)从唐宋到元代,为滇西枢纽、苍洱门户。进入明代,随着中央政府对边疆统治经营管理的深入,交通驿站向边陲不断延伸,在此地设白崖堡…
《茶赋》作者:苍山牧云序? 人间有仙品,茶为草木珍。蛮名噪海外,美誉入杯樽。茶之荣也!浓茶解烈酒,淡茶养精神。花茶和肠胃,清茶滤心尘。茶之德也!乌龙大红袍,黄山素毛峰;南生铁观音,北长齐山云…
送晊师 张籍 九星坛下煎茶别,五老峰头觅寺居。 作得新诗旋相寄,人来请莫达空书。【详解】 中国早期种植茶叶,多集中在佛教盛行的寺庙附近。由于寺庙一般坐落在名山之中,其自然条件适合茶叶生长…
英国人喜欢喝红茶,这在世界上都是常识了。安妮女王爱好饮茶,并深深地影响了英国人早餐喝茶的习惯。在女爵安娜玛丽亚的带动下,英国人又形成了喝下午茶的习惯。英国人在一天的不同时间都可能坐下来喝茶。
我国是种茶史、饮茶史悠长的大国,汉代已留下确凿的文字资料,其后饮茶之风盛于唐代,陆羽《茶经》的享誉不是偶然的。唐宋时期说茶记茶之作不断出现,此前此后的茶事掌故更无论矣。
莫干山为天目山余脉,位于浙江德清县境内,传说因春秋末年干将、莫邪铸剑此山而得名。莫干山以“竹、云、泉”和“清、静、绿、凉”蜚声海内外,是我国著名的避暑胜地,素有“清凉世界”和“江南第一山”的美誉。
煎茶法主要是指陆羽在其编写的《茶经》中所记载的一种饮茶方法。煎茶法通常用饼茶,主要程序有备茶、备水、生火煮水、调盐、投茶、育华、分茶、饮茶、洁器等九个步骤。
绿雪芽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白茶的始祖,关于它的来历,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尧帝时,太姥山下一农家女子,因避战乱,逃至山中,以种蓝为业,乐善好施,人称蓝姑。那年太姥山周围麻疹流行…
乾隆皇帝即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雍正十三年(1735年即皇帝位,改号乾隆。) 传说乾隆下江南,自然是奔着苏杭去的,到了杭州,自然要游西湖。既游西湖,品龙井茶那是免不了的事儿。公元1751年…
郭沫若十分精通茶事。写了很多诗词文艺作品,其中最精彩独到﹑最脍炙人口的,当属写于1942的剧作《孔雀胆》。剧中把中国传统的品饮武夷山功夫茶艺搬上舞台。由剧中人王妃与宫女当场把功夫茶的茶艺…
茶文化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这包含和体现了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广义的茶文化是指整个茶叶发展历程中有关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武媚娘那个朝代怎样喝茶?煎茶、庵茶、煮茶 最近非常热门的电视剧《武媚娘传奇》中到处都有喝茶的画面,唐代时,就有像现在人这样的功夫泡法吗? 专家称,电视剧毕竟是戏剧…
茶,作为一种世界性饮品,自古以来就被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人们所喜爱。纵观历史,茶更是扮演着“文化使者”的角色,从古老的东方,由东向西,亚洲文化传递到西方世界,让西方人通过饮食了解到神秘的东方文明。
茶艺是包括茶叶品评技法和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以及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南丰(今属江西)人。嘉祐进士。北宋文学家。尝奉召编校史馆书籍,官至中书舍人,散文平易,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尝新茶】 麦粒收来品绝伦,葵花制出样争新。一杯永日醒双眼…
黄山毛峰传说 在明朝天启年间,江南黔县新任县官熊开元带着书童到黄山春游迷了路,幸遇一位腰挎竹篓的老和尚,于是借宿在老和尚所居住的寺院中。 长老泡茶敬客,知县在一旁细看,只见这茶叶色微黄,形拟 舌…
《卢仝煮茶图》(元·钱选)在流传至今的以卢仝为主角的茶画中,最著名的当数元代钱选的《卢仝煮茶图》。钱选字舜举,生于南宋嘉熙三年(1239年),卒于元大德六年(1302年)。是“吴兴八俊”之一。
在古代汉语中,用来表示茶的文字有很多个。陆羽在《茶经 一之源》中说:“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但“茶”才是正名,“茶”字在中唐之前一般都写做“荼。
贡茶变茗品 传说,乾隆年间普洱地区的濮家茶庄将没有完全晒干的毛茶压饼,装驮进贡。茶庄主人到了京城才发现,原本绿色的茶饼变成了褐色,他惊恐万分,但在无意间发现变了色的茶味道又香又甜,汤色也红浓明亮。